回溯历史,忆初心;缅怀英杰,记使命
——记 “追寻红色足迹,坚定理想信念”主题党日活动
(办公室吴金祥 摄)
为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进一步锤炼共产党员党性,确保思想政治受洗礼,6月22-23日,所党委组织在职党员赴泰州、淮安开展了为期两天的“追寻红色足迹,坚定理想信念”主题党日活动,通过引导党员追忆革命历史、学习榜样,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,重温入党初心,牢记党员使命。
历史篇:回溯历史,忆初心
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铭记革命历史,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。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学习了两处红色基因“存储库”—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、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,从“雄师渡江,江南解放”回溯到“铁军抗战,驰骋江淮”,如倒序般回味了解放战争时荡气回肠、激人奋进的渡江战歌,感知了抗日战争时“一手拿枪,一手扶犁”的敌后反攻。
白马镇:“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”。70年前的4月23日,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,在向全国进军的胜利号角声中,人民海军第一支部队——华东军区海军在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。气势磅礴的诗句,让党员们对海军诞生地充满了向往,6月22日清晨,党员们来到了泰州白马庙,此次活动的第一站—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。纪念馆外形新颖如同一艘大海中航行的军舰,馆内从“近代沧桑、白马建军、威震海疆、发展壮大、鱼水情深”等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。馆藏的历史陈迹,以及馆外竖立的象征海军舰船的高桅杆和从海军退役的飞机、雷达、机关炮等颇有震撼力的军事设施,见证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的成长道路,使党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祖国海疆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壮志豪情,以及“敢为人先,不忘初心”的英勇无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。
黄花塘:“战地花黄分外香,茉莉花开满枝丫。”马不停蹄,6月22日下午,党员们来到了位于淮安盱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。黄花塘是当年中共中央华中局暨新四军军部所在地,是新四军军部在一地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。陈毅、张云逸、曾山、赖传珠、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,领导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扫荡、反清乡、反蚕食、反摩擦的艰苦斗争,开展了整风、大生产和军政整训三大运动,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干部,著名民歌《茉莉花》就创作改编于抗战时期的新四军笔下,传唱世界。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下,党员们聆听了历史馆、文化艺术馆内蕴藏的历史故事,感受叶挺党性修养之路以及新四军与日伪浴血奋战、决胜于大江南北的丰功伟绩。馆外,鲜红党旗、旧居草舍、英雄壁画,仿佛低沉诉说着黄花塘的铁军精神,仿佛又送来了阵阵黄花香。
“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;走得再远,走到再辉煌的未来,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,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。”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,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源泉,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,不忘却历史,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,才能不忘初心敢担当,才能勇往直前。
人物篇:缅怀英杰,记使命
革命先烈、英模人物的榜样力量,是优良传统的人格化身,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体现。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走近了两位有着金玉之交的历史人物,一位是京剧大师,一位是一代伟人,感知他们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红色初心和使命担当。
梅兰芳:“赤子丹心存浩气,今来古往亦兰芳。”6月22日上午,从白马镇向泰州市区凤凰墩出发,来到了梅兰芳纪念馆。纪念馆分为“梅开中华”、“梅香四海”、“梅骨铮铮”、“梅德如玉”、“梅根泰州”5大展区,这5大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泰州、属于中国、属于世界的光辉人生,在这里党员们领略了梅先生的艺术风采,欣赏了梅先生的优美唱腔,聆听了梅先生蓄须明志、自伤拒敌、卖画养家、义演赈灾、为国为艺、尽心竭力的感人故事,体会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、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觉悟。阳光下,两尊洁白的汉白玉雕像熠熠生辉,一尊儒雅拿书握扇像,一尊飘逸太真饰演像,向世人展现着“大美创于人间,留于永远”的艺术魅力,让人想起了周总理对他的高度评价:“梅兰芳先生是一代完人。”
周恩来:“呕心沥血干革命,鞠躬尽瘁为人民。”带着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,6月23日上午,党员们瞻仰了淮安周恩来故居、周恩来纪念馆。
镇淮楼畔的驸马巷,青砖灰瓦,古韵悠长。周恩来故居位于驸马巷中部,周总理童年的12年光阴留在了这里,走进故居,总理人生的第一段身影,似乎还在眼前。总理童年用过的书桌、打着补丁的旧被褥、劳动过的菜地和厨房、亲手植下的槐树等饱含沧桑的历史物件,还有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图片,彰显着优良家风家训,诠释周总理的人格风范,讲述他与邓颖超的伉俪情深。“春天的后面不是秋,何必为年龄发愁”,在邓颖超最爱的诗句伴随下,感叹邓妈妈为党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同时,结束了故居之行,前往周恩来纪念馆。
绿色葱茏的桃花垠,荷花盛开,暗香浮动。周恩来纪念馆坐落在三面环水的湖心半岛上,在主馆内党员们瞻仰了周总理全身汉白玉座像,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人形象。在附馆内,周总理穿过的中山装、用过的旧木箱、佩戴过的“为人民服务”徽章等一件件简朴而珍贵的遗物,一幅幅泛黄的历史旧照片,一段段记录周恩来总理音容笑貌的视频资料,展示了周总理革命的一生、奉献的一生,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,他始终信仰坚定、对党忠诚、为民负责、无私奉献,为中国革命和建设鞠躬尽瘁。附馆向北是周恩来铜像广场,铜像高7.8米,暗合着周恩来走过的78个人生春秋。铜像后的仿中南海西花厅,再现了周恩来生前工作、休息和会见国宾的场景,让人瞻仰凭吊的同时仿佛又见总理音容笑貌,又见海棠依旧。在周总理身上,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、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、绝无动摇,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。
红色基因是革命历史的积淀,红色基因是英杰精神的传承,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、命运相系,是精神的归宿、初心的原点。学历史知识、缅怀先烈,是为了更好地守初心、担使命,找差距、抓落实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,我们何以报国,唯有勤勉工作,奋斗担当,干好本职工作,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,向祖国献礼。(文 组织人事科苗迪)